论 Apple 的设计哲学——从快捷键说开去
初来乍到的 Mac 使用者,由于受到 Windows 思维影响,多会认为 Command 和 Control 没有必要同时存在,可以合并。果真如此?不其然。
CLI/GUI 的差别
还记得 OS X Yosemite 对快捷键默认设置的微调吗?使用习惯被打破,⌘ + Space 不复有切换输入源的功能,⌃ + Space 呼出的也不再是 Spotlight,让老用户大呼不适应。这个改动是为什么?
都知道 macOS 是基于 UNIX,而命令行界面时代,Ctrl 快捷键业已成为通用标准,比如 ⌃ + c 用于中断,⌃ + z 则是挂起;为了确保兼容性,图形界面必须另觅修饰键,否则会产生混淆,使跨界面用户无所适从。于是乎,Macintosh 开发团队便规定:命令行用 ⌃,图形对应 ⌘,两者泾渭分明, 井水不犯河水。这个做法为苹果沿用至今。
另一边厢,早期的 Windows 从 DOS 演进而来,没有专门的 Winkey,所以拿 Ctrl 来充数,比如 Ctrl + C 是复制、Crtl + Z 是撤销,如此产生一系列遗留问题,污染了人机标准,造成了不必要的困扰。
持续多个主要版本的冲突
OS X 出道之时,市场已被 Windows 所占据。⌘ + Space 出于其优越的键位,极其适合多语者的高频率使用,被设计为切换输入源的快捷键。后引入的 Spotlight 也是基于类似缘由,采用了同一组合。
如果不曾切换输入源,大概会相安无事;倘若是多语者,重度依赖它,就会产生快捷键的冲突。当时 Apple 的解决方案按先后原则,Spotlight 被安排到 ⌃ + Space,看官要晓得,这可是 GUI 的功能,摆在 CLI 的位置,明显不自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