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安卓生态圈的日益成熟,刷机亦成 old-fashioned,时至今日甘愿折腾的发烧友不多了。谈到刷机,必离不开工具包的。不过咧,试想一下,这些工具从何而来?论坛上「好心人」上传的提取版?还是整套 Android Studio?若不是开发者,只想刷机怎么办?还得麻烦官方出马,放出其精简版,独立使用,adb、fastboot、systrace 一应俱全,便于解锁、烧录系统和进行调试。
Android Tool for Mac: 一键录屏,轻松调试
对于不少身在曹营的 macOS/Android 双栖用家,最痛苦的,莫过于没有一个短、平、快的调试工具,要求不高,截屏、录屏、旁加载 APK、BUG 报告、自定义脚本,总得有吧?如果可以一键操作,就更好了。Android Tool 正好满足这些需求,插线即享。
Image Cyborg: 批量下载网页图片
抓图=抓狂?抓取网页的所有图片,类似需求并不罕见,但一般的应对方法都过于繁琐。市面也有扩展解决,可是哪有线上应用方便快捷!Image Cyborg 主要批量下载/备份网图,输入网址、自动打包。更神奇的是,URI Scheme 格式的,以及有延迟载入脚本的,甚至动态产生的图,都能处理。
Snipaste: 随心截图 贴图备忘
教你打开 YouTube 的画中画 (iOS)
iOS 的 Picture in Picture (画中画) 功能,相信各位都深感其好。然由于视频网站的不合作,尤其是 YouTube 的不支持,让效果大打折扣。这里介绍 Youtube P.I.P,透过简单的 hack,让你能够一边工作,一边欣赏创意视频、MV 和大电影。
论 Apple 的设计哲学——从快捷键说开去
初来乍到的 Mac 使用者,由于受到 Windows 思维影响,多会认为 Command 和 Control 没有必要同时存在,可以合并。果真如此?不其然。
CLI/GUI 的差别
还记得 OS X Yosemite 对快捷键默认设置的微调吗?使用习惯被打破,⌘ + Space 不复有切换输入源的功能,⌃ + Space 呼出的也不再是 Spotlight,让老用户大呼不适应。这个改动是为什么?
都知道 macOS 是基于 UNIX,而命令行界面时代,Ctrl 快捷键业已成为通用标准,比如 ⌃ + c 用于中断,⌃ + z 则是挂起;为了确保兼容性,图形界面必须另觅修饰键,否则会产生混淆,使跨界面用户无所适从。于是乎,Macintosh 开发团队便规定:命令行用 ⌃,图形对应 ⌘,两者泾渭分明, 井水不犯河水。这个做法为苹果沿用至今。
另一边厢,早期的 Windows 从 DOS 演进而来,没有专门的 Winkey,所以拿 Ctrl 来充数,比如 Ctrl + C 是复制、Crtl + Z 是撤销,如此产生一系列遗留问题,污染了人机标准,造成了不必要的困扰。
持续多个主要版本的冲突
OS X 出道之时,市场已被 Windows 所占据。⌘ + Space 出于其优越的键位,极其适合多语者的高频率使用,被设计为切换输入源的快捷键。后引入的 Spotlight 也是基于类似缘由,采用了同一组合。
如果不曾切换输入源,大概会相安无事;倘若是多语者,重度依赖它,就会产生快捷键的冲突。当时 Apple 的解决方案按先后原则,Spotlight 被安排到 ⌃ + Space,看官要晓得,这可是 GUI 的功能,摆在 CLI 的位置,明显不自洽。
Timetrack.io, 大美之时间记录
时间管理的必要性,就在于人生只有一次、光阴不可浪费。如同记账一样,你不理时间,时间不理你。乔布斯曾指出,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看待,才能用心做事情,无所畏惧。有言道“向死而生”,Timetrack 正是实践此理念的完美应用——番茄钟+活动记录,帮助你找到耗时的黑洞并解决它,达到有限时间的最大化利用。
WWDC 的前途与命运——拐点抑是起点?
一年一度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,随着邀请函的发出,全民竞猜也随之开始,往往猜得八九不离十。依我看,按照库克“船长”的一贯作风,不外乎是先吹嘘一番业绩,然后祭出“全新”MacBook Pro,接着推出 OS X 10.12,再来几款 Apple Watch 的新表带,以及不痛不痒的 watchOS 3.0,最后推出 tvOS 10 和 iOS 10。这实在是令人兴奋不起来。微创新不少、实质创新则欠奉,更不用说久违的 One more thing,只好感叹“少一点套路,多一点真诚”。
回望往昔,是什么让苹果开启了属于自己的黄金十年?是锐意进取的创业精神,是朝气蓬勃的 WWDC 2006。虽说在贾伯斯离世后,苹果曾因群龙无首而迷失方向——iPhone 5 了无新意、新版地图饱受恶评,竞争对手又虎视眈眈,三星欲在高端市场坐上头把交椅,令人不禁为苹果未来而担忧。库克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,如开辟新品类、力推扁平风,企业形象焕然一新,颓势好转、甚至中兴——iPhone 5s 叫好又叫座,iPhone 6 又因唤醒大屏需求,打破首周销量记录,整体业绩也登上一个又一个高峯,让做空者大跌眼镜。
可天下没有不散之宴席,愈多消息表明:浮华即将破灭,苹果难免落下神坛。首当其冲的是市值被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反超 [3],其次是十年不遇的营收、利润双下滑 [4],再次是中国厂商在中低端的狙击。研究支出方面,常年不敌 [5] 另外三大矽谷巨人——微软、谷歌和亚马逊。总的来看,境况真的不容乐观。
不可否认的是,当前的全球性经济增长停滞,创新乏力是元凶,而金融危机只是遮羞布。WWDC 亮点不多的困境,是大环境造成的。然对比 Google I/O 的精彩纷呈,也不得不拷问苹果的前途和命运,今年的 WWDC,是压倒苹果的最后一根稻草,还是再造辉煌的最先一根支柱?是不思进取、得过且过,成为这家硅谷老字号就此衰落的拐点,还是不畏困难、从容应对,成为这只美利坚不死鸟再出发的起点?本文以“护城河”为线索,探讨苹果东山再起的三途径。